第三堂:都市空間的我群與他群
9.18
上個星期,我們開始討論都市空間與我們之間的關係,由於我們長年居住在都市環境裡,也逐漸習慣了「都市生活就是這樣…嘛」的想像,關於都市的方便/不便;冷漠/溫情;控制/逃逸;安全/危險,我們逐漸適應、融入、習慣這個環境,看似一般尋常的活動空間,原來也有很多「可議之處」呢。
本周延續著上周有關「公共空間私有化」的問題進行討論。就竟什麼是「公共空間私有化」呢?例如「獎勵公共空間」條例,讓原本可供市民使用的綠地被隱蔽起來,像是中山北路晶華飯店前的公園原由他們所認養,但卻被圍起來像是晶華飯店的「前庭」。另外一種則是公共空間廣告化的問題。在討論過程中,我們想像「公共空間私有化」的定義與範圍,其實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能感覺到空間私有化或商業化的過程。
兩斌正在報告小組討論結果!
關於公共空間廣告化的問題,班上一些去過日本旅遊的同學表示,比起日本電車裡的廣告轟炸,台北的捷運實在太乾淨了!
兩斌正在報告小組討論結果!
關於公共空間廣告化的問題,班上一些去過日本旅遊的同學表示,比起日本電車裡的廣告轟炸,台北的捷運實在太乾淨了!
武重、兩斌和玲琬不約而同都提到一樓住戶、騎樓、行人之間的關係。若從行人角度來看,騎樓被圍堵起來或用來做生意,將陷行人於危險與不便之中,但住戶有騎樓的擁有權,而出現不同的看法。但兩斌提到,如果有關騎樓的相關法規能夠更詳實,或許我們就可以兼顧行人安全和住戶權益了。此外,美足也提到私占停車位的情形在都市中也很嚴重,鄰居之間經常會為此吵架爭執,或是相互忍耐度日。
在場大家也提到,近年來新房子越蓋越多、越蓋越高、越蓋越漂亮,過去那種公寓式的騎樓建築是越來越少了!
具有風情的老騎樓越來越少了!
在場大家也提到,近年來新房子越蓋越多、越蓋越高、越蓋越漂亮,過去那種公寓式的騎樓建築是越來越少了!
具有風情的老騎樓越來越少了!
根據台灣相關法律依據(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市區道路條例、土地稅法、台北市自治法規的規定),騎樓的所有權原則上是建物所有人在面臨馬路面依法預留之公開空間,其所在之土地為私人土地,在建物登記上亦登記為建物之附屬部分,故所有權應歸建物所有人。而騎樓的使用權,在民第148條的規定指出任何權利之行使都不得違反公共利益,在公益之考量仍可以對所有權作適當之限制。故騎樓之設置上即具濃厚之公益色彩,且在稅法上確實有優於一般私人使用空間之減免稅規定,而對受限之使用權有所補償,應認為使用上應定性為「供公眾使用」。而集合式住宅有,共同使用部份(俗稱公設)的設置,歸全體所有人所共有,因此,獨棟建物依法設置騎樓,而限制其所有權一小部分之使用,才符合平等原則。
(左起為武重、麗雲、美足、木欽)
(左起為武重、麗雲、美足、木欽)
此外,麗雲提到「市立體育場有時舉辦流行音樂的演場會,只有買票的人可以入場」,這樣也算私有化嗎?其實,這也是私有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當然在依據行相關法規政策與民眾觀感認知上,並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但仔細一想,先進都市利用公共政策建造了很多大型展演空間,大多是誰使用呢?(財團租用、演藝公司辦活動等)大多要怎麼使用呢?(付費使用原則)即便是舉辦「演唱會」,大多以什麼類型為多呢?(能夠吸引大多數年輕人喜歡的流行音樂,類型不足)我們也可以進一步想,如果像是松山菸廠麼大的一個公園,若一個個被剷平拿來蓋大巨蛋也是一種私有化的過程的表現喔,身處都市的我們可以想一想,這樣的空間變化我們有什麼正面的(木欽則提到板橋435藝文特區經營良好的正面例子!)與負面的影響。在討論中,發展出「大私有化」(例如大型商場、大型廣告、大型巨蛋、大型活動的舉辦)和「小私有化」(例如騎樓佔據、停車位佔據等等),處處都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呢!
想要綠地,也想要大型建設的兩難?!
想要綠地,也想要大型建設的兩難?!
在觀賞台北星期天之前,我們針對最近在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的「台北車站禁止即會席地而坐」的事件做了一些介紹。可歆將不同媒體所報導印尼齋戒月活動結束後因大雨到台北車站席地而坐的議題一一說明,並且提供了很多不同的看法,豐富了我們的視野。在城市裡來自各國的工作者、移居者、與原本的本地住民之間的關係既豐富又衝突,在於文化差異上彼此之間的同理與認識。這讓我想到全世界各地大都市都有類似唐人街、中國城的地方、英國倫敦更有著名的印度咖哩區等等,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在大都會裡生根、發展成一個具有特色的聚落,增加這些城市的文化厚度。而這些已經成形的「異文化區域」也成為每個初來乍到的工作者、移民者、留學生最能懷鄉、聚會、感到有安全感的地方。我在想,台北市有這樣的地方嗎?在台北星期天的片中不斷出現的中山北路聖多福教堂、金萬萬商場、以及晴光市場附近的雜貨店、pub、匯款寄貨的地方是很多泰國、菲律賓、印尼朋友會來聚會的地方。
媒體在報導印尼人席地坐在台北車站,以及之後台北車站拉起紅線禁止人們在此聚集的做法,或許有更多可以討論的空間。有些人覺得好,不然這裡太沒秩序;有些人認為應該也要有更多可以讓大家可以自在練舞、活動集合(台北車站做為交通樞紐實在太適合所有親人、情侶、南來北往客、交易、朋友、當兵的等在這裡集合了),我們怎麼看這個空間應該如何使用呢?
下周將會討論這個棘手的議題,也會分享我們觀賞台北星期天的一些感覺,還有本周尚未分享的「藏身在都市裡的異國風情」照片。